100人浏览 2024-12-04 09:22:31
1.禹州市的基本情况。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省直辖县级市,许昌市代管。全市辖26个乡镇(街道)、67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下辖乡镇街道为颍川街道办事处、钧台街道办事处、韩城街道办事处、夏都街道办事处、神垕镇、褚河街道办事处、方山镇、顺店镇、无梁镇、鸿畅镇、梁北镇、古城镇、火龙镇、文殊镇、鸠山镇、郭连镇、范坡镇、朱阁镇、浅井镇、花石镇、方岗镇、苌庄镇、张得镇、小吕镇、磨街乡、山货乡。明万历三年避神宗朱翊钧讳改钧州为禹州,1913年降为禹县,1988年改市;传禹治水有功,禹子启在此建夏朝故名;另说为夏禹所都得名;据《水经注》夏禹始封于此。
2.禹州市的城市荣誉。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市、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和河南省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和中国工业百强县。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华夏药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林业生态市。
3.禹州市的历史由来。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其子启于此创建奴隶制王朝,史称夏邑。春秋郑庄公于此建郑国别都,称栎邑城。战国初韩景侯于此建都称阳翟。秦始皇十七年灭韩,置阳翟县,属颍川郡,郡、县均治此。汉因之。三国魏属河南尹。西晋属河南郡。东魏兴和元年置阳翟郡。隋属河南府。北宋属颍昌府。金、元属钧州。明万历三年为避皇帝朱翊钧讳,改钧州为禹州。闯王李自成攻下禹州,改为均平府。清顺治时复禹州名,属开封府。1912年改禹州为禹县,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属许昌市。1988年撤禹县设县级禹州市。
4.禹州市的水文状况。禹州市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境内主要行洪沟河31条,承担着辖区各乡(镇、办)的行洪除涝任务。流域面积大于50km的河流15条,河流总长约324.2km,其中:流域面积超过3000km的有颍河,境内河长约59.5km;流域面积200~3000km的河流有兰河、肖河、吕梁江、石梁河等4条河流,累计境内河长约71.0km;流域面积50~200km的河流有小泥河、高底河、红河、白水河、扒村河、书堂河、龙潭河、潘家河、涌泉河、小青河等10条河流,河道总长约193.7km。50km以下的沟河有16条,它们是:磨河、犊水沟、尚沟河、水磨河、秦北沟、梁北沟、禁沟、石柱河、鸿畅石板河、苌庄石板河、马沟河、吓水河、柳河沟、吴河、和山房沟、花园河。
5.禹州市的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规划面积6.57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红薯种植加工、畜牧养殖三大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17万亩,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迷迭香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产粮大县、粮食核心区主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服务业蓬勃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迅速,禹州市特色商业区是河南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2023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5.04亿元、贷款余额409.68亿元。
6.禹州市的交通状况。禹州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邻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西邻焦柳铁路,南有平禹铁路,禹登铁路贯穿西北部,郑渝高铁在禹州按地级站标准设站。S103、S237、S325与郑栾、盐洛高速公路纵横交汇、贯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郑(州)-尧(山)高速与永(城)-登(封)高速在境内交汇;郑(州)-南(阳)公路和许(昌)-洛(阳)公路、彭(店)-花(石)公路贯穿全境,并通过公路与京深铁路、陇海铁路相接,沿郑南公路北上80公里,郑(州)-尧(山)高速公路北上64公里到省会郑州,沿永(城)-登(封)高速公路东去35公里到许昌市。
7.禹州市的地理气候。禹州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横贯西北、东南的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南(箕山)两大山系,环抱颍川平原。禹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禹州市处于大陆季风区,风向、风速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平均风速每秒为2.5米。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常年主要风为东北风。历年年平均无霜期为218天。
8.禹州市的资源禀赋。境内富藏煤炭、石灰石、铝矾土、陶土等矿产资源30余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34亿吨、远景储量90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被国务院列入成长类资源型城市;水泥灰岩储量45.91亿吨;铝矾土矿蕴藏量约2亿吨。电力能源充沛,火电装机容量达202万千瓦;全市大、中、小型水库38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为禹州分配水量3780万立方米,沙陀湖调蓄工程列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在线调蓄规划;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途经禹州,燃气供应充足。9.禹州市的民俗文化。
10.禹州市的经济实力。2023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3.57 亿元,增长 10%。制定助力产业发展26条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发展难题107 个,39 家企业获批省级“白名单”;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增市场主体13937户、总数达到 11.31 万户,完成“小升规”73 家,新登陆“新三板”1家;组织银企对接活动 63 场,累计授信62.85 亿元,发放企业项目贷款 38.54 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8 家,认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1 家,入选省级“瞪羚”企业 4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
11.禹州市的项目建设。2023年,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44 个,总投资259.66 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2.3 亿元,支持建设重点项目 7 个;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6 个,完成投资55.7亿元;新增省外资金项目 105 个,利用省外资金142.6亿元;成功引进投资 50 亿元的坪山绿色装配式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鼎丰木业新型板材等一批强支撑、促转型、增动能的重大项目,上海世邦禹州精铸产业园、南塑新材料、大汉药业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圣戈班建筑科技材料、大张过滤高性能滤板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162 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6.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 112.6%。
12.禹州市的城市建设。城区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47万,城镇化率52%,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90%、58%,绿地率34.3%;建成了日处理能力共计13万吨的3座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强力实施 61 个城市更新项目,药城桥拓宽工程完工通车,8 处老旧小区、19 条背街小巷完成升级改造,颍北新区供热管网项目顺利完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3.禹州市的乡村建设。粮食产量59.07 万吨;禹州丹参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磨街乡刘门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1.47 亿元财政补助资金用于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动态消除易返贫致贫户1108户3367 人。有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3 个农村供水“四化”项目完成年度投资 5.72 亿元,180 处农村饮水维保工程覆盖22个乡镇(街道)20 万人;建设 5G 通信基站1085 个,实现城区、镇区和农村热点区域 5G 全覆盖;神垕镇、方岗镇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单位。
14.禹州市的民生工程。2023年,民生支出完成47.57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9.8%。认真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3381 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20 人。投资20 亿元的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开工建设,投资5 亿元收购私立学校增加公办学位 9570 个,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6 所、幼儿园11 所,竣工投用乡村寄宿制学校6 所。加快市立医院、中心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建设,获评河南省地方病防控示范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成功举办第十二届钧瓷文化旅游节和第十三届中医药交易会,神垕镇许昌钧瓷工业文化园入选 2023 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鸠山镇闵庄村获评2023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5.禹州市的著名景点-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博物馆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主体展馆分为六个展厅:大禹之州,展示禹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浴火千年,追溯禹州陶瓷发展的历史,展示钧窑产生和得以迅速发展的宋元时期我国制瓷的主要特点;御用官钧,展示宋代钧官窑器物特点及其在中国陶瓷史、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广泛的文化影响;成器之道,展示宋代钧官窑器物产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背景及各种先进的制作工艺;万彩永辉,展示现代钧瓷发展的辉煌成就和钧瓷鉴赏的有关知识;文苑雅集为临时展厅。
16.禹州市的著名景点-钧瓷文化园。钧瓷文化园牌楼、主体建筑天成阁、钧瓷文化广场、钧瓷工艺作坊、钧瓷文化会所等组成。其中天成阁高约50米,整体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室内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体为天成阁,明七暗九共分九层。一层是藏宝库,二层是天成阁的核心部分珍品阁,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色设计,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厅,中厅为“钧坛”、东厅“窑系”、北厅“孔家”、南厅“作坊”、西厅“重器”,集中展示了钧瓷传承、发展和孔家钧窑的成就贡献。三层为天成阁迎宾大厅;四层为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五、高端接待及商务洽谈厅;八层为“藏经阁”,珍藏着丰富的钧瓷文献、九层为书画交流厅。
17.禹州市的著名景点-许昌大鸿寨。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主峰向东不远,还依次排列着尖峭峻拔的摘墨楼,开阔平坦的坷垃垛,在这三峰的怀抱里,自西向东有水帘洞,金龟出海、雄鸡峰、观音石等30余处景观。这些景点或高悬于峭壁上,或掩映于森林之间,或盘踞于沟壑之中,或凌翅子高峰之巅.置身于其间,移步换景,变幻莫测,令人游兴盎然.大鸿寨山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主峰向东不远,还依次排列着尖峭峻拔的摘墨楼。
18.禹州市的著名景点-神垕镇景区。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神垕古称神垕店,明代称镇,属鸿畅都凌锦里;清属文风里;民国初年仍属文风里,后设神垕镇。1961年先后称神垕镇,1968年改称神垕公社,1981年改建神垕镇至今。目前,神垕镇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神垕老街位于神垕中心镇区,俗称“七里长街”,原是由肖河(驺虞河)两岸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5个古老村庄连片而成的。目前,神垕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如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红石桥街、杨家楼街,总长度约4公里。
19.禹州市的著名景点-禹州森林植物园。位于禹州城区东北部,距市中心2公里。植物园占地面积3200亩,全园共分9个景区,3个景观带,百余景点。即门区、引种林区、常青林区、色叶林区、百果林区、百药苑区、百花林区、观光苗圃区、文化娱乐中心区。三个景观带为:溪柳融梦、花溪泽芳、玉溪潇径。可春踏芳草,闻百花之香;夏栖浓荫,听流水潺潺;秋观红叶,看枫林之醉;冬赏百梅,看雪花之舞,四时景色各有妙趣。既有江南园林,又有北国风光;既有中原风貌,又有禹州特色;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是多功能综合性生态型森林植物园。
20.禹州市的著名景点-颍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颍河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而建设,颍河自西至东贯穿我市全境。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分别建于1972年、2003年和2007年,单跨长度均在110米以上,与第二橡胶坝、第三橡胶坝形成三级梯级走势。主景区面积20.7平方公里,颍河湖蓄水总量1390万立方米。景区内有宋钧官窑址博物馆、森林植物园,周边有神垕古镇、画圣吴道子故里、周定王陵等众多景点。种植绿化树10万多棵、草坪面积10万平方米,形成高标准景观园林135公顷,建设亲水平台108处,建成了市区段4个集健身、游园、休闲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空间不同、层次丰富的大型游园。
21.禹州市的名胜古迹-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狮子口村、古城村一带。雍梁故城又名雍氏城,相传为黄帝命大臣雍父做杵臼之处,故得名雍氏城,它沿用久远,直至汉以后。春秋时期,河南境内有40多个国家,禹境时属郑国,战国时期,韩景候九年(公元前400年),韩被周室承认为诸侯国,建都于此。韩哀候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郑,迁都于郑(即今河南省新郑市)。雍梁故城即为当时韩国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据守于韩、楚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历来为两国交战必争之城。遗址发现灰坑340座,井21座,墓葬38座,陶窑9座,灶24座,灰沟17条,道路10条。出土各类遗物300余件,主要有陶器、铜器、瓷器、石器、骨器、玉器等。
22.禹州市的著名景点-宣和陶瓷博物馆。位于禹州市禹王大道中段,占地3600平方米,许昌市首家民办陶瓷博物馆,以保护和传承禹州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己任,以保存、展示与介绍历史文物,吸收和宣扬古今文化艺术的精髓为宗旨,向公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及禹州陶瓷发展史。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分五个展厅。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时期的古代艺术品,尤其唐、宋、元时期的古陶瓷艺术品最为丰富,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均有涉及,另有石刻、书画、杂项等多个门类。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的展品中,两件宋代钧官窑鼓钉洗堪称镇馆之宝,是中原地区博物馆中仅有的两件钧官窑完整器物。
23.禹州市的名胜古迹-逍遥观。位于禹州市浅井乡马沟村。《禹州志》载:“崆峒山,亦曰大仙山。”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的道教逍遥观,就坐落在崆峒山南坡耸入云的奇削石壁上,自古就是道教禅宗汇聚之地。《神仙传》记载:“三皇之时,玄中尺法师,全阙帝君,郁花子,九昊老子布疲乏于仙山。”轩辕黄帝时有广成子真人修道于此。《庄子》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今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往见之。”《庄子注》亦言:“广成子学道于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崆峒山位于钧天之地,形成了中国道教的策源地和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同样留存的“上观下观七十二院”的道教禅宗逍遥观。
24.禹州市的名胜古迹-鸠山天王山寨和安乐寨。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40公里的鸠山乡下泉村与薛沟村,是清咸丰年间当地百姓为躲避匪患而修建的的避难场所。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古窑洞和城墙类古建筑,中原地区现存规模较大的石质窑洞和城墙。清咸丰初,太平天国北征先遣队和捻军占领禹西山区与清军胜宝、德楞阿部相继在当地交战。当地群众为避战乱,分别就村庄附近最高山头修建寨堡。天王山寨于咸丰十年由方圆数里村庄的百姓公建而成。清末民初,由于封建军阀割据,在禹州境内你来我往,兵匪难辨,当地群众不时遭土匪流窜蹂躏,生命财产蒙受极大损失。薛沟百姓恐在避难半途遭土匪劫杀,于1921年在村落北侧薛沟北岭峭峰之上,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历时三年建成安乐寨。
25.禹州市的名胜古迹-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获得了重要收获。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处达4米,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瓮、刻槽盆、豆、圈足盘、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鸟、玉璧、玉铲等,并发现有大量的房基、灰沟、奠基坑、窖穴等遗迹。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龙山文化时期代表性器物。
26.禹州市的历史遗迹-伯灵翁庙戏楼。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西大街路北,由伯灵翁庙戏楼、关帝庙戏楼、木牌楼等组成一组布局完整的古建筑群。伯灵仙翁庙,也称窑神庙。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窑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既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历史上的舜帝,据史载,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
28.禹州市的历史遗迹-十三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清同治十年会首郭广德、连文中、潘升炎、阮耀祥、王凌云、常天福、高有帮、蔡汉文、胡乾之、王二元、范廷栋等,捐钱创修十三帮院墙及关帝庙。清同治十二年,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江西帮、怀庆帮、祁州帮、陕西帮、四川帮、老河口帮、汉口帮、宁波帮等十三个药帮,集资购地1.33公顷,共建“十三帮会馆”。清光绪二十年会首徐长聚、武清、耿金镛集资创修十三帮药王殿、演戏楼。十三帮会馆分庙院、中配院、会议所三部分。其中,庙院位于会馆西侧,由九龙壁、铁木旗杆、山门、钟楼和鼓楼、戏楼、东西廊房、拜台、拜殿、大殿和配殿组成。
30.禹州市的历史遗迹-扒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北13公里的扒村。扒村窑址属民间窑址,有宋代墨瓷遗址之称。扒村窑遗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南起花果岗坳,北到扒村村北,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近百万平方米,是禹州市最大的古窑遗址。出土的资器瓷片品种造型繁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品多为白底黑花,次为翠青地绘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古东张镇的扒村,便是以“白地黑花瓷”为主,磁州窑系中的明珠扒村窑。扒村窑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时以烧制白瓷为主,黄白釉量也很大,另外兼烧黑花、花瓷、青瓷,品类较多。宋代扒村窑仍然保持这个特点。
31.禹州市的历史遗迹-怀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山西会馆东侧,坐北向南,占地1公顷。始建于清同治。馆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8米,馆区面积9360平方米。在会馆围墙以内,由影壁、山门、戏楼、钟楼、鼓楼、东西配房、拜殿及拜台构成一处布局规整、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影壁以各型青砖砌成,横长18米,顶部为仿木结构的九脊八坡屋顶,横列于会馆前方。影壁后方10米处是山门兼作戏楼两用的建筑物,底部为南向、面阔五间、明柱重檐的会馆山门,上部是北向、面阔三间的戏楼,戏楼顶部是九脊八坡歇山顶、绿黄琉璃瓦覆盖的单檐建筑。从戏楼中线向北20米,东西两侧各有面阔五间的双层楼房。沿中轴线后行,拾阶而上,越过拜台进入拜殿和大殿。
32.禹州市的历史遗迹-龙池花牌坊。坐落于禹州市西9公里的火龙镇龙池村,清乾隆为表彰儒士周国才妻李氏节孝而建。高10米,宽7米,用青、红巨石雕刻而成,跨街耸立。龙池是洛阳、登封通往禹州的古官道,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牌坊为三门式,用四块青石方柱,顶起红石大梁、二梁,下加红石小梁,上架房式顶盖,中嵌饰件字匾,成为三大层次。浮雕故事长图案,贞节坊字匾,透雕长图案,浮雕故事长卷,透雕故事画,旌表字匾,分段浮雕故事,最上层为六个斗拱,托着房式顶棚,房脊为叠瓦式透雕,两头龙仔螭吻,昂首外望,脊正中上压狮子驮宝,扬头厥尾。贞节坊字匾上刻 ”旌表儒士周国才妻李氏贞节坊‘’十三个大字。
33.禹州市的历史遗迹-宋聘三故居。位于禹州市北15公里的浅井乡浅井村中部。宋家大院庭院深深、古朴典雅,共房屋300多间,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清代民居建筑群。两进四合院建筑,就是中国早期革命先驱宋聘三出生及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宋聘三故居建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为小青瓦建筑群,后院与西跨院设拱形门相连,门楣正反面分别题“凝瑞”、“承恩”阳文。宋聘三,河南禹县(今禹州)人,革命烈士。 原名五诏,1881年出生在禹县,幼读私塾,勤奋好学,20岁考取清光绪年间秀才,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
34.禹州市的历史遗迹-禹州杨氏民居。位于禹州城西北26.5公里的花石镇白北村,是一组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清代古村落,始建于明,2007年被评为省级古村落建筑,同年又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建筑。杨氏庄园是明清时期白沙望族杨氏家族历时三百余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古民居群,它分布于白北村白沙街中段两侧,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均为砖石结构。每处大院或坐东向西,或坐西向东,大门一律朝街开。与中原其它民居有别的是,杨氏民居以东屋、西屋作为主房,其它民居则以堂屋作为主房。
35.禹州市的历史遗迹-昆仑寺文殊堂。位于禹州市鸿畅镇张湾村,因屋内东西山墙上保存有两幅精美壁画而备受关注,文殊堂为清中期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前廊,单檐硬山式,灰瓦覆顶。因历经风雨战乱,年久失修,维修前文殊堂建筑及室内壁画损毁非常严重,屋顶漏雨,墙体裂缝,前墙被改建,壁画粉化脱落。为抢救保护昆仑寺壁画及所属建筑,实施了科学规划了壁画原样临摹、壁画揭取保护、文殊堂维修、重新彩绘壁画等项目。2011年临摹壁画已在许昌市博物馆展出;2013年12月2日至19日完成了壁画信息资料采集、现场揭取,揭取后的壁画已被安全运至河南古代壁画保护中心进行修复保护。
36.禹州市的历史遗迹-禹王锁蛟井。位于禹州市城内古钧台南街中段东侧,清朝末年被人覆盖,现经过整理修饰,已恢复其原貌。禹王锁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歌颂英雄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帝尧之时,洪水泛滥,山岭被围,毁灭了无数美丽、富饶的田园农舍。帝尧让鲸之子禹继父业治理洪水。大禹历经13年,观察各地水情,顶风冒雨,日夜不懈,亲自持木耜和人民一起与洪水搏斗。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终于疏通五湖三江,导洪水入江海,平息了水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相传洪水泛滥是蛟作怪,禹决心除掉这个凶猛的水兽,抓住水兽后锁在井。
37.禹州市的名胜古迹-禹州城隍庙。城隍庙曾在洪武四年重修,现存多系清代琉璃瓦建筑物。城隍庙现有山门、戏楼、城隍殿、后寝殿、鼓楼、东西廊房和财神殿、灶王殿等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禹州市城隍庙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内西大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为禹州轻工机械厂东院,北为轻工机械厂西院,西为西关小学。大殿东侧的配财神殿系硬山卷棚大殿建筑,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五架,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架,梁檀饰大彩绘,制作简洁。财神殿东北后侧配灶王殿系硬山卷棚大殿,青年筒瓦建筑各面阔三间,进深五架,营造更为简洁。
38.禹州市的著名特产-钧瓷。中国四大名瓷之一,产于许昌之禹州市神后镇。禹州古称夏禹国,启大诸侯于“钧台”,以“钧台”命名,窑曰“钧窑”。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所产钧瓷观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丽夺目,浓艳晶莹。“十窑九不成”,钧瓷成为连城之宝,人们将它和玉器、金银并列、荣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被誉为国人瑰宝。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古钧瓷工艺基础上创造出了众多的钧瓷产品,“进窑一色,出窑万彩”。品色最出色悦目的有朱砂红、梅子青、鸡雪红、胭脂红、丁香紫、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葱翠青、天青、月白等,且红里有紫,紫中有兰,兰中泛清,青中透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
39.禹州市的著名特产-禹州丹参。河南省禹州市特产。禹州丹参据《吴普本草》及《名医别录》记载,已有近两千年的种植历史。禹州丹参根条细长长圆柱形,表面砖红色,条色上下均匀,皮厚,断面棕黄色,菊花纹理清晰。禹州位于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岗地和平原各占1/3,区域内有山头913座,海拔最高点1150.6米,最低点92.3米。土壤类型分为褐土和棕壤土两大类,主要有潮褐土、潮黄土、垆土、黄土等品种,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适宜丹参等深根性中药材的生长。
40.禹州市的著名特产-禹州金银花。河南省禹州市特产。禹州市人工栽培银花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银花产河南禹州、新密,名曰密银花。中密花。”禹州金银花呈棒状,密被柔毛和纤毛,花冠厚实,表面以绿白色为好。禹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18天,年平均气温14.3度,年平均降雨量674.9毫米。从气候条件分析,禹州气候冷暖适中,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金银花有效成分的积累,为禹州金银花的品质生成创造了条件。
41.禹州市的著名特产-禹州粉丝。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食用前开水浸泡5-10分钟,可冷拌、焖炖、热炒、涮火锅。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42.禹州市的著名特产-禹州奇石。禹州市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属伏牛山脉,境内共有大小山峰913座,以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山)、南(箕山)两大山系。禹州属中期准地台嵩箕台隆和华北凹陷两个二极构单元,沉积地层有太古界、下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三系第四层,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奇石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颍河石以白沙水库为起点,分布在花石、顺店、火龙、朱阁、褚河、范坡等乡镇。颍河石硬度高,意境美,常有奇妙之作现身。
43.禹州市的地方美食-禹州焖子。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地区常见的一款风味小吃。制作“焖子”,是把当地特产的禹州粉条和红薯粉芡、蛋清、水加以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和均匀,堆成圆盘状放入蒸笼,大火焖蒸而成,因此而得名“焖子”。禹州焖子的食法多种多样,可与多种食材搭配。常见的是香煎、焖炒和烩菜。
44.禹州市的地方美食-禹州十三碗。禹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相传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操办地方特色菜肴,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操办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调制,献于圣上,嘉靖皇帝品后大为赞赏,赐名水席。
45.禹州市的民俗文化-禹州药会。春秋战国时期,河南禹州已出现中药材交易活动,到明代洪武年间,这种交易形成规模,禹州因此成为全国较大的药市之一。清代乾隆年间,在官府的倡导下,禹州药交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各地药商结帮而至,在禹州建立药行、驿栈,形成了中药材、饮片、丸散、山货四大市场。到1949年,禹州已有药庄18家、药行41家、药棚65家、中药堂22家,从业人员1487人,结成二十多个行帮组织。各药帮还建立了许多会馆,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山西会馆、怀帮会馆、江西会馆、十三帮会馆等。由此时起,禹州形成了市场门类较为齐全的中药经营和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药商文化。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闷牛百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