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浏览 2024-10-14 08:39:33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死刑分几种。在我国《刑法中》死刑分为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死缓是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简称,是我国特有的刑罚执行制度。一般认为死缓不是独立刑罚,只是死刑的执行方式,它对于缩小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范围,促使罪犯改过自新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第40条规定: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刑法》第50条规定: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一般情况死不了,法律给了一次活命的机会,有以下六种法律效果: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4、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5、限制减刑: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6、终身监禁:因贪污贿赂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
1、我国古代律法传统就有死缓的概念。
按清律,死刑分为立决及监候,二者无论判决过程、适用罪行俱有所不同。按律,大逆、大盗等极恶方会判处斩立决。立决者,案件交由刑部批复,立即执行。其他获死罪者,判斩监候,一律暂缓行刑。需待秋天,经过秋审或朝审后,再由皇帝勾决。遇上认为情有可原者,改判流刑、徒刑。
2、毛主席对死刑缓期执行的论述
毛泽东在1950年代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的批示(1951年4月30日):
凡无血债或其他引起民愤的重大罪行,但有应杀之罪者,例如有些特务或间谍分子、有些教育界及经济界的反革命等,可判死刑,但缓期一年或二年执行,强迫他们劳动,以观后效。如他们在劳动中能改造,则第二步可改判无期徒刑,第三步可改判有期徒刑。……这样,主动权抓在我们手里,而后要怎样办都可以。
5月10日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的决议中宣布:对于没有血债的人,民愤不大和虽然严重地损害国家利益尚未达到最严重的程度、而又罪该处死者,应当采取‘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的政策。
被判死刑而一般不死的,是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是我国刑法最高的刑事处罚,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轻易使用,一定要审慎审慎再审慎。
1、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审判已经怀孕的妇女不判死刑;犯罪时已满75岁的老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刑法》第49条规定:
【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在这里必要要解释一下“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什么意思?
所谓“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被告人是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审判前被羁押时已是怀孕的妇女。对于怀孕的妇女,无论是在羁押期间还是在受审期间,都不应当为了要判处死刑而给她进行人工流产;已经人工流产的,仍应当视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但是,如果行为人在怀孕期间实施了犯罪行为,一时并未被人发觉,待胎儿出生或者流产之后,才受到羁押审判的,不应当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如果其所犯罪行极其严重,可以对其适用死刑,也包括可以适用死缓。
2、经核实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人;
《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
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实,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可以对涉嫌数罪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不起诉。
3、特赦的人。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我国目前还保留特赦制度。
“特赦”,是指国家元首或者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已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人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罚的制度。仅赦刑而不赦罪,特赦后再犯罪则有可能构成累犯。
特赦制度起源于古代,在中华文明中一直有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思想。我国自唐代以来就形成了“盛世赦罪”的历史传统。经过近现代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特赦制度现已成为现代国家宪法中的一项规范内容,成为一项宪法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宪法以及刑法等相关法律中对赦免制度都作出了规定。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闷牛百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5